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我的父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88
核心提示:每当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想起一些从前的事,有心酸,有愧疚,有感叹,有遗憾。当透过二楼宿舍的窗户看着窗外的明月和斜对着的马路口那盏明明灭灭的路灯,虽然这段时间里它都只是默默的从白天到黑夜一人坚守着这岁月。忽然间就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今年已59岁,当我们姐弟三人毕业成家移居于此后,在我们姐弟们的再三要求下,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准备,父亲终于下定决心依依不舍的卖掉了他积攒多年养起来的17只绵羊、十多年还外表崭新的农用四轮车,承包出去了属于他的几十亩耕地,锁上了那个已居住多年的屋子,依依不舍的离开一个由他亲手将陌生

   

每当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想起一些从前的事,有心酸,有愧疚,有感叹,有遗憾。
当透过二楼宿舍的窗户看着窗外的明月和斜对着的马路口那盏明明灭灭的路灯,虽然这段时间里它都只是默默的从白天到黑夜一人坚守着这岁月。
忽然间就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今年已59岁,当我们姐弟三人毕业成家移居于此后,在我们姐弟们的再三要求下,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准备,父亲终于下定决心依依不舍的卖掉了他积攒多年养起来的17只绵羊、十多年还外表崭新的农用四轮车,承包出去了属于他的几十亩耕地,锁上了那个已居住多年的屋子,依依不舍的离开一个由他亲手将陌生变为故乡的地方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儿女口中实现了所谓的父母在家就在。
然而来了也并没闲着,在他来的第三天就毅然去找了保安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农村人好面和好强的一面,总让他觉得自己有了收入总会让别人高看一眼。
我对父亲的记忆年小的时候不多,从开始记事起大部分的印象应该是父母轻都在外地务工,而我只是在无时无刻盼望着他们回来,因为他们回来了肯定就会带回来好吃的东西仅此而已。
那时候记忆里总觉得父亲很爱睡觉,每年回家的时候都差不多是冬季快过年的时候,从踏进家门的第二天父亲每天起床都要比太阳晚好多,当然比父亲起的晚的还有我自己,即使自己已经醒了也喜欢在被窝里待着,塞一些玻璃珠子、铁珠子什么的。
但是在一些老辈及父亲自述的口中我也依稀似乎听到了年轻时的父亲据说也是血气方刚,在父辈那一代人所处的年代,正是思想奔放的年代,喜欢潮流,喜欢新思想,父亲在上学的时候最爱干的就是看小说,古今中外,言情武侠,父亲尤其钟爱武侠小说,或许这是每一个少年思想上追求的目标。
父亲只有初中文化,也是在我长大以后偶然间从来我家看望父亲的他的一位老同学口中调侃似的听到的,原来当年父亲学习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语文和历史,他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然而就是在快上初三的时候,因为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所以备受疼爱。
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在他应该即将中考的前一年便给他说了一房媳妇,于是在上初三的第一学期我父亲便扛起了铺盖卷回到了我们那个僻静的小山村里开始了他的成年生活,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在若干年后的现在后悔他当初的选择,只是在偶尔他对我们的教导中,也会时不时幻想一下他如果当年也去参加一下中考,考个师范学校什么的,或许也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然而父亲的那些宝贝小说并没有保存多久,或许他们原本在那一个个木箱中躺了金二十年的岁月,然而当我和我哥哥的降生,当开始奔发出那些儿童的淘气与破坏的天赋时,那些宝贝的命运也就在冥冥中注定了即将走到尽头。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里还有几百本各种各样的小说文集,有些是线装的,有些是繁体字的,有些还有各种收汇的图片,当然这些珍贵的物件都因为童年贪玩又好奇的我从那些被尘封了好些年的箱底里翻出来,折成各种各样的纸炮、风筝等物件以及连续两次的搬迁彻底消失在时间的印记中。
我不知道那些有些破破旧旧有些又崭崭新新的书籍从哪里来,父亲是否全部读完,但是父亲看书的爱好却是一直持续到今,直到五十岁以后,跟着新农村的建设及父亲自身所发生的一些变故,他还相继在报刊杂志及诗词选集内出版了一些他的作品,这或许是他一直坚持梦想的回报,也或许只是闲暇的娱乐罢了。
青年时的父亲也是潮流的产儿,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刚好赶上农村通电买电视,于是我们家便与全村的另外两家人同时拥有有全村唯一的三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而这太电视机也是一直陪着我们家走过来十五个年头,直到第十六个年头我离家求学,后来他的去想我便一无所知。
在此之前父亲也曾向童年的我们吹嘘过,曾经的他是肩扛着收录机,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戴着墨镜在一个个夜晚和一群的少男少女在村里的伙伴家里跳着迪斯科,唱着大头皮鞋。
也曾经在大队部的标语墙上贴过大字报,骂过那些与自己不合的同乡。
最辉煌的莫过于与同村的好伙伴们一起开办过报社,一起筹资买了印刷机,组建了自己的小天空,向临近的几个村子投送报纸,然后因为经济不景气而相后离开,最后只剩下海子一个人坚持了下来,而这一坚持便坚持到了我们的时代。
有必要提一下这个海子伯伯,因为在我离开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之前,他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神秘的,他们家的们似乎运用是紧闭的,而最让我佩服的是在大队部的门口他是唯一一个每一周都能定时定量收到报纸的人。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海子伯伯二十年如一日向报社投寄稿件,已是一名农村的编辑,那些收到的报纸上或许就有他自己的作品吧我想。
成家后的父亲生了我们姐弟四个人,接下来的时光便是为了岁月奔波,在我记忆最深的是父亲一行四人依着栏杆,父亲戴着墨镜,手里拿着一把扇子,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身后是雄壮的布达拉宫,这张照片至今还保留在老家的相框里。
后来的父亲还去过很多地方,有些是我知道的比如敦煌的阿尔金山开矿,有些我也只是听父亲讲述的在那个淘金热的年代他们去双龙沟淘金矿上开饭馆讨生计等等。
而最所处时间最长的便是离开了那个小山村,找到了甘蒙交界处的开垦区,从此定居了下来,开始置办和拼凑他的另一个天地。
进入壮年的父亲心态慢慢趋于平和,在搬迁至甘蒙交界的那个叫做板滩井的沙漠交界地,这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带,是相应国家退牧还草政策的产物,大部分人为当地牧民和外来人口,该地为农业区,主要以种植当地特产为主,刚到这里的时候除了偏远散户,集中居住的不足三十号人家,而且家与家之间几乎都有亲属关系,没有电,大部分散户自己家里都装了分电和太阳了。
而集中居住地有两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和五排太阳能发电板支撑,还有一台大马力柴油机,在刮风下雨或者风电、太阳能没电的时候偶尔使用一下,刚刚开始的两三年因为居住人口较少,电力还能保证供应照明,但随着搬迁大军的迁入,加上这些迁入的居民又陆陆续续介绍来一波一波的亲属,这片土地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然而唯一的困惑便是电力显得尤为不足,那时候便开始限电,每天两到三小时,不过在那个时段,每个人都满怀期待和热情一心只在自家的田地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土地上,每天在田地里隆隆的柴油机水井房的轰鸣中劳作,应为土制含沙量较大,加上多旱少雨,机器的轰鸣声几乎覆盖了整个春季到夏季,只有到秋收,那时节便是农用车的突突声代替了机井房的嚎叫。
每天忙碌到晚回到家架起柴火,在烟熏火燎中简单草草的做好晚饭,那时最好的娱乐似乎都在梦里。
在我的第二次成长里程中我见证了这个第二故乡从没路到有路,从没电到有点,从两个居民点到发展为四个居住村,后来我便离开了那里,又开始了属于我自己的故事,但是在我还在那里的光阴里有一些记忆还是深深的烙印进脑海里,那时候灌溉初期因为没电都使用柴油机带动水泵来浇灌,应为井小,便每隔200米左右就要打一口井眼,每个井眼安装一台抽水泵,这也就导致了每一家几乎都有两口水井要维护,而机械运转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印象中每到假期回家,最长见的就是父亲和同一口井的地邻们时不时去捣实那台不看疲倦重负而倒下的柴油机,而每每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双手、胳膊、衣服甚至脸上都会沾满黑黑的油渍。
那时候总觉得父亲很伟大,什么都会,将那些柴油机全部拆卸开来,于是好奇的我便也有了机会去进距离观赏机械的内部构造,那时候父亲还年轻,有一些人总是喊他小刘,也有一些人有时喊他刘哥,那些年平淡但是快乐,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父母亲用汗水换回了我们一家的温饱,家庭状况也慢慢好了起来,那时候的父亲似乎什么都会,人人有事都会叫他,盖房、开荒、修理、种植,他都是别人请教的对象,这段岁月的琐事太多,充满了色彩却也耗费了岁月,时光的脚步总会让一代又一代人慢慢的老去。
就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耕秋收中我们都长大了,父亲也逐渐从别人口中的小刘变成了老刘,虽然还有一些人在叫着他刘哥,然而他们这一代却毅然挡不住成了老去的那一代。
年岁的增加使得父亲身上更多出来了一些我爷爷的影子,在路上走的时候父亲总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螺丝钉、螺丝帽等一些小物件,他会带回家把那些小玩意放到一个固定的木匣自里已被以后使用,日集月累木匣都快被放满变得沉甸甸的,然而这个木匣在正真使用的时候似乎一年也不见得能拿出来用一两次。
我对爷爷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自我记事起到爷爷走之前,然而总觉得爷爷就像现在的父亲一样待人接物永远都是很和善,规规矩矩,永远只守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父亲也一样,当他在当保安的这段日子,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只能住到那里上班,于是酒店为他们安排了一个标间居住,然而父亲每天起床以后都会将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把被子放回原位,把床单缕平,不去动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像我记忆中的爷爷一样,规规矩矩一辈子。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逐渐年老去的一代历史。
2022年11月6日随笔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