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活双赢 ——大悟县金融改革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走笔 “‘集惠贷’,从登记到放款,不到四天的时间,解决了我们当前改技扩能的融资难题。
”7月30日,湖北木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耀东顺利拿到了湖北银行发放的3000万元贷款,连连称赞。
企业融资的便捷,源自于大悟县全面创新金融体制改革带来的福利。
今年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县存款余额净增19.6亿元,增长13.9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贷款余额57.1亿元,净增6.3亿元,增长12.3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5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信贷总额达8个亿。
量体裁衣 创新开发金融产品长期以来,大悟县实体经济发展缺乏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支持,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重要瓶颈。
县域内企业大多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难以达到贷款抵(质)押条件,导致一部分企业虽然有明晰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但都因为融资困难而错失商机。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制约?“越是贫困地区,越是要有口气,大胆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在全县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暨银企对接推进会上,县委书记郝章新明确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突破口选在了金融创新上。
金融改革创新中,创新的金融产品、稳固的合作平台、诚信的合作单位三者缺一不可。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充分与上级金融机构沟通衔接,与湖北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湖北农商行等6家银行达成合作协议,结合大悟各类企业的不同实际,共同开发金融产品。
“这就好比政府为企业开辟多条贷款融资绿色通道,让企业自主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促使大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金融机构与企业也有了良性互动。
”和企业打交道多年的县金融办主任黄显芳感触颇深。
根据县域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新型金融产品。
先后与建设银行合作建立了中小企业“助保贷”、与湖北银行合作建立了小微企业“集惠贷”、与农商行合作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悟农贷”三大信贷金融产品等。
一系列极具本土特色的新型金融产品,不仅大大缩短了贷款时间,还降低了近一半的贷款利息,提高了信贷效率。
政府搭桥 构建企业融资新平台为加大金融信贷力度,大悟县盘活“大别山产业发展基金”,计划注资1亿元作为风险补偿基金,创新启动利用政府出资贷款担保,保险公司参与规避风险,企业银行共同收益的“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企业”的政银信贷新模式,按照1:10的比例放大,撬动10亿元以上的资金。
如此以来,企业经济日趋活跃了,银行信贷资金量提升了,政府担保风险也大大降低了,消除中梗阻,三者得以良性互动。
目前,该县政府已注入7000万元作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
政策试行以来,该县通过举办“金桥工程”银企对接会,借助融资平台为24家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总额3.55亿元。
为破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良好的金融平台和金融服务环境让该县实体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今年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5%,增速居全市第二位。
其中金利源服饰、悟道茶业、京华彩印、和泰新能源、顶裕风机等“新能源、印刷包装、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四大产业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保持在20%左右,顺利实现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目标。
靶向引领 推波助澜企业上市“挂牌后,企业管理更规范,品牌影响力更大,融资更方便了。
”湖北中信京华彩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杰在企业挂牌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后说。
目前,该公司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已发行股票270万股,募集资金4000万元。
近年来,大悟县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帮扶规模企业上市融资途径。
该县与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鉴“通山模式”,大力推进县域金融工程。
今年重点依托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为全县市场主体提供形象展示、股权托管、挂牌融资、并购重组等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全县已有17家企业开展了企业挂牌上市辅导和申报工作,经过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筛选,近期将有5家以上县属企业首批登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在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的同时,大悟不断改造金融生态。
到目前为止,全县17个乡镇、15个社区获评“孝感市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该县也连续五次获评“湖北省金融信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