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黄海之滨:亚洲最大的风电场,800多座高百米的风车在海边排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98
核心提示:南通如东,黄海之滨。这是一片年轻的土地,古时曾是古长江入海口,由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一片沙洲群。至西周后,沙洲群慢慢涨接为一处卵形沙洲,取"扶海为洲"之意,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扶海洲。近代又经过多次围垦,形成大片陆地,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这里全境无山,海拔只有4、5米,百余公里的海岸线成就了这座滨海城市独特的美。驻足黄海岸边,可以看到目前亚洲最大的风电场,800多座高百米的风车在海边依次排开,由近至远蔚为壮观。开阔的视野让这里的云彩也格外动人,天空像玻璃般蓝得纯净,衬得云朵白得发

   

南通如东,黄海之滨。
这是一片年轻的土地,古时曾是古长江入海口,由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一片沙洲群。
至西周后,沙洲群慢慢涨接为一处卵形沙洲,取"扶海为洲"之意,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扶海洲。
近代又经过多次围垦,形成大片陆地,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这里全境无山,海拔只有4、5米,百余公里的海岸线成就了这座滨海城市独特的美。
驻足黄海岸边,可以看到目前亚洲最大的风电场,800多座高百米的风车在海边依次排开,由近至远蔚为壮观。
开阔的视野让这里的云彩也格外动人,天空像玻璃般蓝得纯净,衬得云朵白得发亮。
举目远眺,大团大团的云彩就像是从地平线上长出来的,然后自由奔放布满天空。
台风登陆前后,这里整日大风,海风吹着云朵,以极快的速度四散奔腾、形态变幻莫测。
一会儿遮蔽了太阳,一会儿又随风散去。
头顶的天空忽晴忽阴、地上的景物忽明忽暗,一幢普普通通的楼宇以这变幻莫测的云朵为背景,也映衬得气势非凡。
我每每过桥时就容易走神,看着水云间满眼的风景驻足不前,想起《菜根谭》里那句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忽然觉得只有这样灵动的云彩才配得上"云卷云舒"这四个字的动感。
最有意思的是有时在烈日下骑电瓶车,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突然一朵云彩飘来,遮蔽了头顶的似火骄阳,还善解人意地随风一路随行。
看着眼前炙热的沥青路面,一点一点的阴凉下来,让人好生喜欢。
如东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形成纵横交错的运河网络。
其中如泰运河、掘苴河和掘坎河是城里的3条主要河流。
此外还有很多支流,如泰运河连接如东和泰州,横贯如东全境,西接长江、东入黄海,旧时是海盐的重要运输通道。
而掘坎河的前身是连接丰利、掘港、马塘等著名盐场的串场河,始建可追溯到唐大历元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旧时接泰州、扬州,并连通大运河,将当地所产原盐转运到全国各地。
可以说是盐文化的摇篮。
如今这些航道虽已没有了旧日的繁荣,但仍然常常可以看到拉运砂石材料的船只徐徐驶过,更像是对那段辉煌历史无言的纪念和述说。
漫步这座城市,在范堤路与人民南路交汇处,有一座标志性雕塑--海子牛。
它环角宽背,厚臀圆蹄,是从前如东人对繁衍劳作于黄海之滨的海子牛的生动写照,更承载着如东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海子牛精神。
它让我感到我对这座滨海之城的了解才刚刚开始,其中滋味值得细品慢,再留下单独的笔墨。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