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发展历程如下:·公元前1700年左右,巴比伦人发明了一种古式的空气调节系统,利用装置于屋顶的风杆,让自然风穿过凉水吹入室内使人感到凉快。
·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及发明家麦可·法拉第发现压缩及液化某种气体可以将空气冷冻,不过当时其意念仍停留于理论化。
·1842年佛罗里达州医生约翰·哥里以压缩制冷方式为新落成的大楼提供中央空调。
·1906年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被称为世界首座设有空气调节的大厦。
·1902年美国的威利斯·开利发明了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其设计不仅控制气温还控制空气湿度,提高了纽约布克林一间印刷厂的制作过程质量。
随后开利的技术开始用于提升工作间的生产效率,并于1915年成立公司以满足激增的需求。
此后空气调节逐渐用于提升家居及汽车的舒适度。
住宅空调系统的销量在20世纪50年代才真正开始起飞。
·1906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的Stuart W.Cramer把水汽与通风系统结合以"调节"及转变工厂里的空气,控制纺织厂中极重要的空气湿度,并将技术命名为"空气调节",此概念于1908年被正式引入并定义。
·20世纪20年代底特律的一家商场因安装中央空调取得良好效果,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自此空调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有力工具,开始为人们服务。
电影院也利用空调技术为观众提供凉爽空气,使夏季取代冬季成为看电影的高峰季节。
随后出现了大量全年开放的室内娱乐场所,推动了空调的普及。
·1928年托马斯·米基利发明了氯氟碳气体(chlorofluorocarbon gas),并命名为氟利昂。
这种制冷剂对人类安全得多,但对大气臭氧层有害。
作为替代品一些对臭氧层无害的制冷剂已投入使用,如制冷剂R-410a、R290和R32等。
·R-22等氢氟烃(HFC)制冷剂曾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根据相关国际协议,一些国家已开始逐步减少或冻结其使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解决了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
在空调的发展过程中其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效率逐渐提高,种类也日益丰富,以满足不同场景和用户的需求。
中国的空调发展也经历了一定的阶段,从早期仅在特殊部门使用到逐渐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