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你《流浪地球》了吗?这部“中国制造”的科幻片首开“中国科幻电影先河”。
刘慈欣恢弘的想象力和电影呈现的震撼视效赢得好评如潮,超高的口碑和猛增的票房,助推它成了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式作品。
电影中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的力量,来自于一种炫酷的高科技——“行星发动机”(又称“地球 发动机”)。
这是一种高11公里、底盘直径30公里的庞然大物。
电影里,这种发动机的燃料就是石头,其原理是“重元素聚变”(又称“重核聚变”),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一致。
石头也能当燃料?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终极新能源”技术。
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种技术,一直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问题将迎刃而解!哈,所以你猜到老徐今天要为大家解析什么专业了吗?新能源及应用技术专业。
这个专业老徐是外行。
但老徐为大家请到了一位真正的新能源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谭建宇教授,学校新能源学院院长。
谭建宇,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新能源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宇航协会会员下面来听听谭建宇教授对新能源专业的专业解读Q1:新能源及应用技术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A1:新能源及应用技术专业的研究对象是“新能源”。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在内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本专业主要研究新能源的“产”、“管”、“储”、“用”和相关的节能技术。
Q2: 新能源及应用技术专业有哪些研究方向?A2:新能源及应用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围绕新能源的“产”、“管”、“储”、“用”和相关节能结束展开,主要包括:(1)风电及智能电网方向针对近海风电,研究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实现高效利用海上风资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研究海上包括盐雾、潮湿、台风等特殊复杂运行环境下的控制变流技术和故障穿越技术;②研究海上风电场内部多风电机间的协调优化控制技术;③研究海上风力发电多端直流输电技术;④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提出风电场和电网应采取的对策,降低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为风电并网规划、优化控制及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微网电能质量控制方向针对小型海岛、人工岛、海上浮台等电能质量较为恶劣的场合,研究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电能质量提升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 在交流微网方面,开展并网逆变器的控制、LCL滤波器的优化设计研究,提高并网电能质量;② 在直流微网方面,开展DC-DC变换器的相关研究,围绕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微网各单元之间的协调控制展开,实现直流微网的优化运行;③ 在多能互补微网供能方面,研究风光互补微网供能系统的电能监管和控制技术。
(3)光伏利用方向综合考虑光伏阵列、换流器的组合方式、并网拓扑和控制系统,开展建立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精细化建模研究,深入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及微网与大电网相互作用的机理;为提高发电效率,改善光伏发电系统的精确度和动态响应的快速性,研究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方面;综合考虑大规模光伏谐波、电压波动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开展光伏消纳的源网协调、精细化光伏预测和有功无功控制;光伏无人机自动充电机场、无人光伏电站运维技术、太阳能清洗与运维技术,太阳能跟踪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平台,建设聚光太阳能产业化、海上漂浮电站,实现海洋、岛屿、陆地三方风电光伏互补发电微网系统,建立地面辐照大数据库。
(4)储能方向① 对太阳能光热变换后的产热进行储存回收,对能量进行品位互补和梯级利用。
以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作为系统储能介质,并复合化学储能的路线;采用适于多变温度区间的强化换热,并提升能量密度的方法。
进行高低品位能量的协同和高效储存研究。
② 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比如风、光伏和潮汐所产出的低品位、和不稳定能量,进行高效能量转化和储存研究,通过相变材料被动换热方式与其他主动换热方式的耦合,综合热互补与热化学互补方法与技术,进行储热的研究。
综合储能的能量